• 欢迎访问综合执法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人物

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来源: 作者:时间:2020-05-11

  平潭法院巧用司法大数据开创工作新模式 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2019年7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为积极探索新路径,自主研发并试运行集诉前调解、诉前审前送达、排期开票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平易讼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

  平易讼平台不仅实现送达全流程电子化、集约化、智能化管理,还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潭法院副院长刘晓莹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平台互联信息共享

  近日,平潭法院平易讼平台向送达员小何推送了一条消息:原告丁某提供的被告李某住址未通过公安部门智慧房屋系统验证。

  被告欠钱一直未还,我急需资金周转,当初他给我的地址就是这个,这可怎么办?面对小何的询问丁某焦急地说。

  近年来,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推进,路名、门牌名称日趋规范,重名、错名的地址被修正。小何将验证结果及无效地址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在电话中告知丁某,建议他重新核实后再行提供。

  经过重新核实确认,丁某提供了被告的新地址。小何将新地址录入后,系统提示验证成功并导出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自动识读房屋详细信息、地点导航等内容。小何立即根据新地址上门向李某送达了材料。

  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原告在立案初期无法提供被告准确信息的情形。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被告身份不清、地址不明,甚至是假身份、错地址等问题,我们在立案时即对当事人送达地址开启验证,确保后期送达的有效性。平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陈雄介绍说。

  平潭法院将福建公安智慧房屋系统嵌入平易讼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目前共审核地址2450条,排查无效地址823条,有效解决了人难找问题。

  平易讼平台还接入三大通讯运营商服务平台,通过运营商数据库对当事人的手机号及关联微信号进行实名认证,验证成功后即可开展电子送达,实现多平台互联。

  海量数据全景互动

  传统的送达模式一直存在送达数据管理难、查询难、统计难等问题。而现在,案由、案件类型、地区分布、送达方式统计、各月收案数量统计等情况在这里都一目了然。平潭法院送达员小林指着诉讼服务中心的大屏幕深有感触地说。

  为直观了解送达工作进度,平潭法院将平易讼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与法院内网相连,将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法院程序、城市数据多元融合,实现平均送达周期仅为5.2天,所有经诉前送达的案件立案后均能实现当日立案、送达、移交,在促进审判活动提速增效的同时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平台的上线运行,对整合司法数据、提高送达效率,确保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晓莹说。

  截至目前,平潭法院共通过平易讼平台送达案件1021件,首送成功率93.1%,送达成功率100%。

  除了充分利用平易讼平台送达数据存量多、导出快、内容准等特点,平潭法院还通过精准分析大数据,综合分析区域多发的物业合同、商品房买卖等类型案件,结合实验区建设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提前研判分析,形成有效司法建议,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晴雨表和指南针的作用,为实验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提供法律支持。

  诉前止纷全程留痕

  离婚可以,你先把20万元彩礼还我!

  彩礼可以适当退一些,全部返还不可能!

  去年11月,平易讼平台向诉前调解员陈时兰推送了一起离婚纠纷诉前调解案件:原告林某要求离婚,被告张某却要求对方先如数退还彩礼。陈时兰立即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二人却在平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室里吵了起来,谁也不让步。

  眼看调解不成,陈时兰将当天调解进展详细记录在案,生成调解日记,前期沟通的电话录音、调解进展等同步保存在平易讼平台。

  随着调解陷入僵局,案件可能转入立案阶段。调解指导法官林霞通过平易讼平台关注到此案。她向张某详细解释了法律对于婚约财产的有关规定,而后告知:根据婚姻法,你的诉求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返还彩礼的情形。几天后,张某主动放弃索要彩礼,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面对井喷式的案件增长及人少案多的矛盾,平潭法院通过打造平易讼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构建了分层过滤、开放融合、网上网下、衔接配套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

  正是有了平易讼平台中对诉前调解工作的详细记录,我们在指导调解过程中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瞄准争议焦点精准开展调解,将更多纠纷止于诉前。林霞说。(记者 王莹)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综合执法时评网 sp.zhzf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726号-7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