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综合执法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司法改革

2020年南京将完成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立法 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来源: 作者:时间:2020-01-07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已由该市城管局起草并征求意见,正在进行相关立法程序,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箭在弦上。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2019年12月30日,在青山绿水南京市垃圾分类大家谈浦口行活动中,南京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市民纷纷出谋划策。

  创新方法破解不会分难题

  南京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推行中,有些市民担心四分类太细、太麻烦、不好掌握。南京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换角度思考,南京在全国首创提出2+2的分类方法。前面一个2,是指居民平时产生最多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普通家庭产生的可能80%都是这两类垃圾。后面一个2指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产生很少,可回收物也不需要每天投放,平时放在家里,几天或更长时间投放一次就够了。大家平时只要稍加注意,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并不困难,即使暂时分不清楚,可以归入其他垃圾里去,其他垃圾本身就是除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之外的垃圾。该负责人说,对垃圾分类准确度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通过充分的宣传、培训,相信不会分的担忧会得到很好解决。

  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不少地方都在创新举措。我们探索物业当先锋、智能分类法、积分可兑换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农村干湿两次四分法分类收集方式,全市首创大件物品400预约回收热线。目前,200个现有成型小区和554个自然村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南京市浦口区城管局局长程云说,垃圾分类日渐融入市民生活,但实现垃圾分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向更高标准看齐,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让家园更美。

  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当下,南京秦淮区的11个街道各选了一个小区试点撤桶,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科员龙瑞说,南京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先期试点总体不错,但也发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鼓楼、秦淮、玄武等中心城区的很多老旧小区,楼下就是街面,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地方,这就需要推行流动垃圾车沿街收集。今年,南京将继续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在有条件的小区配建集中投放的垃圾房等。

  现在我婆婆和邻居大妈的聊天话题都变成了你卡里有多少垃圾分类积分,我是在婆婆和儿子影响下逐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一家人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垃圾分类才能坚持下去。市民裴蓓说。

  对于习惯了下楼就扔垃圾的市民而言,接受撤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协调机制必须有,即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在垃圾分类前一起开一个协调会,探讨好应该怎么做,有了问题后再在一起碰头看怎么解决,形成长效协调机制。同时也要向市民灌输好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认为,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相关部门可组织居民实地探访垃圾填埋场、焚烧场、回收中心等,让他们真正了解一天能产生多少垃圾,知道垃圾围城的严重性及垃圾如何资源化利用,从内心认可垃圾分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强制分类后拒不整改才罚款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汤善鹏参与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编写。他介绍,怎么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如何从源头减量、如何进行多部门监管,是立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草案中明确,个人不分类拟最高罚200元。这是否意味着,垃圾强制分类后,居民没做好分类就要被罚?汤善鹏表示,强制垃圾分类展开后,提倡教育在前、处罚在后。如果居民一次没有做好垃圾分类,先有一个要求改正的过程,拒不改正的再采取行政处罚。目前草案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建议稿正在上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计今年底前完成立法,届时将在全市实行强制分类。

  来自南京市城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南京新增垃圾分类小区700多个、单位2000多个,在农村,620多个行政村都已开展垃圾分类。全市新增餐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600吨/日以上,新增垃圾分类回收场所4万多平方米。2020年,南京将逐步推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健全回收点、回收站、回收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推进全市及各区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新的处理设施建设。南京垃圾分类终端处置能力也将迎来大提升,据了解,目前南京餐饮垃圾产生量每天约为750吨,2020年全市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能力还将提升500吨/日以上,届时南京餐饮垃圾将实现100%资源化处置。(白雪)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综合执法时评网 sp.zhzfzi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8726号-7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