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31日电(记者潘晔 王珏玢)近年来,高铁霸座、老赖欠债不还等失信事件屡有发生。27日,《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高票通过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该条例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将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告诉记者,这一条例的出台,将对推动南京市社会信用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审议通过的条例共76条,包括总则、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社会信用信息应用、社会信用主体权益保障、社会信用行业发展、法律责任与附则八章。
记者看到,酒驾、医闹、逃票、骗保、传销以及诋毁英烈、精日行径等败德失信行为,均已纳入惩戒目录清单。作为人大机关,我们秉持人民立场,坚持惩恶扬善,严惩群众深恶痛绝的失信行为。同时,作为立法机关,我们又必须秉持法治精神,防止被情绪带偏。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说。
王利民举例说明,有钱不还的老赖,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的老百姓从朴素的情感出发,认为严惩老赖,应当禁止其子女考公务员。但是,这样惩戒存在父亲犯错、子女受罚的株连嫌疑,违背了基本的法治原则。所以,在立法中要避免这样的情绪化表达。
对此,立法小组突出问题导向,把21个这样乍一看貌似合情合理,细一想似乎悖离法治精神的问题梳理出来,组织法学专家逐一论证、反复推演。
失信惩戒是条例中最受社会关注的核心条款。我们归纳出关联原则、比例原则、透明原则和责任自负原则等四大原则,来界定失信惩戒的行为边界,严控信用泛化、滥用倾向。王利民说,对轻微偶发失信行为,条例特设失信惩戒豁免制度,不仅体现了信用立法的谦抑性原则,也有助于优化南京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当前,信用立法是对失信行为实施系统治理的有效机制。但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门的社会信用法。2015年以来,陆续有上海、湖北、河北、浙江等省市试水信用立法。
王伟说,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是实践探索快于理论研究,信用方面的许多概念、争议,理论界未完全形成共识;老百姓对诚信问题关注度也高。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基础,尤其是加强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综合执法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法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综合执法时评网 sp.zhzfzi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